科学用药

科学用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用药 >> 正文

耐多药结核病

发布日期:2017-04-29    作者:     来源:     点击:

中国耐药结核病流行态势严重。耐多药的结核病与在公共卫生系统以及医疗机构(尤其是结核病医院)的不恰当治疗相关。

古老的“白色瘟疫”幽灵之所以再度萦绕人类,正是因为结核菌形成耐药性而重新“集结”。对于结核菌耐药性的形成过程,人类的基因具有错配修复功能:如果母代基因存在突变,出现微小差错,子代基因就会自我修正过来。但是结核杆菌却没有这样的功能,它的基因一旦发生突变,下一代繁殖就会复制同样的“错误”,并被复制繁衍下去。在人类滥用抗生素的背景下,结核菌这种看似低级的特性反而成为一种进化优势。逃过抗生素追杀的少数“错配的”细菌,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发展壮大成优势菌群。

起初,链霉素的使用,使结核菌很快就对其产生了耐药性。于是人们开始使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的办法,并一直沿用至今。而随着联合用药的开展,结核菌也衍化出对不同药物的多重耐药性,甚至有对所有药物都耐药的菌株。现在,根据细菌耐药程度的不同,结核病又被分为耐多药、严重耐药和全耐药三个“等级”。

在现实中,中国的结核病病人有80%以上是农村人口。这些人有的地处交通闭塞的乡村,有的在城市打工,居无定所,能真正被完整跟踪并接受治疗的病人,数量显然无法保证。由于结核病治疗时间漫长,病人对疾病往往缺乏认识,在服药期间由于感觉好转而自行停药,或因忙于生计而中断治疗等,都是常见的现象,从而导致了耐多药结核病的产生。根据世卫组织2010年的最新数据,全球耐药结核病正处于创纪录的水平,而全世界将近一半的耐多药结核病病例发生在中国和印度。

结核病的另一个可怕之处在于,它不像乙肝、艾滋病那样只通过特定的途径传播,而是在咳嗽、吐痰、说话等过程中通过呼吸道传染,这样就很容易在人群中散播。结核菌一旦耐多药,用现有治疗手段就极难奏效。更为严峻的是,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如果传染他人,被传染者体内也就带有了耐多药的结核菌,这种病人得的就是“原发性耐药结核病”。在调查中也发现,耐药结核病的流行原因不仅是因为治疗不规范,耐药病菌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已经是造成中国耐药结核病流行的重要途径。

由此从社会医学的角度来看,结核病的防治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